https://news.sjtu.edu.cn/jdyw/20230912/188011.html


在2023年8月18-22日于浙江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上海交大成绩取得新的突破,设计学院于冰沁副教授获新文科副高组“一等奖”,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陈广洁教授获新医科正高组“二等奖”,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刘畅副教授获新医科副高组“二等奖”,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陈思佳讲师获新工科中级及以下组“三等奖”。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已成功举办三届。本届比赛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和课程思政共设置六个大组,每组下设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三个组。旨在以“四新”建设理念为引领,聚焦教学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经过前期全国32个赛区的选拔,共有465门课程入围全国赛,评审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和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三个部分。经过激烈角逐,于冰沁、陈广洁、刘畅和陈思佳分别在各自赛道中脱颖而出。

bca248c1ff089bbd26200c092b1defe.jpg

于冰沁老师讲授的“风景园林简史”是为设计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大一新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承担着激发学生认知与兴趣的重要作用。课程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四重相遇与对话,创设沉浸、全景、进阶的学习情境,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实践和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创新设计思维、实现学思用贯通。课程获得学生高度认可,评教保持在全校前1%。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教学创新经验通过多个渠道进行推广,入选教育部“拓金计划”,辅助全国20余所高校完成在线与混合式教学。课程教学创新成果被《光明日报》等多个媒体报道,为“新文科”课程多模态新技术支撑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经验。

60305b071a12ec48182d583876f206a.jpg

陈广洁老师讲授的“机体防御与免疫”是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必修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支撑。为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难应用、缺创新、少交叉问题,课程重构整合知识体系,引入学科前沿最新进展,开发独具特色的课程微精品课,实施了课内引探拓/整融联、课外科创实践的混合教学模式,确定“知先声、求智善、达健康”的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实现健康引道、实践启智。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显著,学生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多学科交叉整合能力均有显著提高。课程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创新经验为培养具有免疫健康理念的专业型、创新型、复合型新医科人才提供了启发与借鉴。

5e324f67018e140e1397aa67d55294e.jpg

刘畅老师讲授的“医学微生物学”是我校医学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必修课。课程基于显隐双主体的课程目标,重构旨在培养系统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内容,设计实施了问题牵引、思维重构的内驱式教学模式,构筑了发展性多元评价体系。通过课程不断的创新改革,学生学习成绩、知识运用能力、系统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专业责任感及创新内驱力均显著改善。课程以团队主编的中文国家级规划教材和英文卫健委规划教材为载体,先后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共享课程,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上海市全英文示范课程和上海市优质混合式在线课程。课程教学创新经验推广至60余所高校,引领了新医科课程教学新范式。

cf8511d81dc0afea801e02b54227db8.jpg

陈思佳老师讲授的“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是国内率先开设的土木工程领域开放性创新实践课程。课程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目标,逆向创建知识体系,完善全方位评价机制。通过系列开放性模型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创设“导入、实践、反思、挑战”四步法教学模式,结合虚拟仿真平台,逐步提升各环节挑战度,提升学习效果。通过课程思政与教学情境的深度融合,实现价值内化和人格养成。课程创新成果显著,教学班学生在教育部主办、550余所高校参加的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获得历年总成绩第一名的好成绩。课程获评上海市重点课程,创新经验推广至多所高校,已成功带动兄弟高校开设出同类课程。

在此前的第三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于冰沁、陈广洁、刘畅和陈思佳四位老师分别荣获新文科副高组、新医科正高组、新医科副高组和新工科中级及以下组的“特等奖”,从而获得代表上海赛区参加全国赛的资格。在全国赛备赛期间,在吴静怡副教务长的带领下,教学发展中心会同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和相关学院,对四位参赛选手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做好了充分准备。

本届比赛为老师们提供了交流教学经验、展示教学风采的平台,助力提升教学水平和开展优质课程建设。

邵士博
教学发展中心
徐倩云